在看到卫健委12月10日发布《关于深入推进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“五个一”服务行动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指出,推进“一码通”融合服务,破除多码并存互不通用的信息壁垒,这一新闻之时,想必工作需要经常出差的朋友们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开篇的那句歌词。作为疫情期间被赶制出来的产品,健康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,更是被视为现代城市公共卫生医疗系统升级的新方案。


一码通行,真的盼了好久


回想起2020年的第一次出差,在北京上飞机之前,候机口的工作人员早早就开始提醒乘客:


“因防控疫情需要,前往深圳的旅客,要提前注册粤康码,为了您出行的方便,请您提前注册,以免耽误您的旅程。”


然而这只是扫码的开始,在抵达深圳,准备入住酒店时,前几个小时刚刚注册的“粤康码”已经没了用处,酒店前台则要你通过“深i您”小程序注册另一个健康码,进行确认。此外还要扫描行程卡确认行程,甚至当地的公安部门也有一个码,需要填写相关的信息。当行程结束回京之后,在机场则需要通过“京心互助”小程序填写相关信息,汇报行程。而达到北京之后,还需要将最近的过往行程在“北京健康宝”中进行上报,方能亮出绿码。


如此繁琐的操作,让大多数出差人士,倍感不便。


2.jpg


是技术问题还是数据互通问题?


腾讯云表示,健康码的互通互认在技术上并没有什么难题,主要是各个地方政府数据的打通。


事实上,2020年3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就对各地“健康码”为何不通用进行了回答。


杨文庄表示,首先,目前不同省份的风险等级、响应级别和防控要求不同,因此各地“健康码”生成的标准也并不统一。有的对接国家平台的查询接口,有的依据当事人的出行轨迹,有的依据体温自报。此外,健康码只能证明受检者当时的身体状况,之后的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据此做出判断。


杨文庄接着表示,目前,相关数据实现省内共享已经没有问题。同时,有关方面也支持推进省际风险评估互认机制,例如广东、浙江与四川、湖南等劳务输出大省,都陆续签订了省际的劳务合作备忘录,建立了健康监测互认机制,这种做法都值得肯定和借鉴。但为何会出现笔者经历的那种情况呢,在深圳一些地方粤康码并不好用,而要用深圳本地的健康码。


相关人士表示,这是由于各地社区、酒店等场所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培训,对相关政策不熟悉,有很大的关系。


健康码增加就诊功能


在健康码上线100天的时候,我们就针对健康码是否会”消亡”进行了讨论。腾讯健康码的负责人、腾讯云副总裁罗朝亮说,健康码并不是短期行为,而是会慢慢演进为新常态。


他谈到了个人理解:在数字中国大的战略之下,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深入推进,这必将带来的结果是物理世界向数字世界转化,形成一个映射的空间,未来在这个空间里政府如何做跨地区治理、基层如何做流动数据管理,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,而健康码则是值得继续探索的模式。 


中国电子技术标准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周平则表示:“未来要建立国家应急体系,就是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体系,那么健康码在前期有非常好的应用基础,这样就没有必要再把它抛弃掉,再构建别的体系,这是长期存在的理由。”


可见的是,健康码正在实现相关的功能。


就在本次发布的《通知》中进一步要求,增加健康码的就诊功能。《通知》提出,各地要按照国家制定发布的统一技术标准规范,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码规范应用,重点解决医疗健康服务“一院一卡、互不通用”问题。具体来看,推动居民电子健康码替代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卡,以身份证号码为主索引,其他证件号码为补充,逐步实现卫生健康行业内一码通用。一码通用的重点领域关注诊疗服务、公共卫生服务、慢病管理、在线信息查询、健康教育、血液管理等。


除了就诊,健康码还将增加结算功能

《通知》要求,推动居民电子健康码与金融支付码、市民卡等“多码融合”应用,在不同部门“卡”、“码”可切换的基础上,通过“多码融合”的追溯管理,在“三医联动”中逐步实现医疗就诊记录、费用清单、电子处方、电子病历、医疗费用结算记录等有效监管,并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的有效融合应用。


对此,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刘文先表示,推进医疗卫生系统“一卡通行”、跨部门“多码融合”的目标就是将很多部门的卡集成到一张卡上去,或者集成到一个识别体系上,最终实现“一码溯源”,最大程度解决百姓看病就医报销的“九龙治水”问题。


“这是此次行动通知需要着力突破的一大难点,执行落实到位也将是一大亮点!刘文先说。”不可让“智慧化建设”成为城市新的“病症”健康码的诞生,是我国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果的最好的体现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在健康码在为社会防疫提供便利的时候,却并未考虑到逐渐老去的群体。


就在中国政府网上有这样一条留言:

“现在去超市、医院、银行都要“健康码”。我爷爷奶奶70多岁了,普通老年手机都不会使用,更别说智能手机了。现在让他们整个健康码,对他们来说太难了。像他们这样的老人,有子女帮忙申请还好,没子女或者不和子女住在一起的,自己都无法申请和使用“健康码”。这样导致他们不能去超市买菜、去银行取钱、去医院开药。现在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还有很多,请相关部门重视一下这个问题。”

留言的时间是2020年3月8日。


然而在此后的新闻中,我们也看到了大连老人乘坐地铁因为没有健康码被拒绝;94岁老人被抬到银行做人脸识别……这也让人们重新审视到,智能是服务人,还是折腾人?


对此,《通知》指出,对老年人、儿童等群体,要合理保留线下人工服务,切实解决智能技术障碍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在入口处增设无健康码绿色通道,配备人员帮助查询防疫健康码、协助手工填写完成流行病学史调查,缩短等候时间,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加细致适宜的服务。


值得关注的是,《通知》要求在低风险地区,除特殊场所和特殊人员外,一般不应查验健康码。对于老年人等不使用、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群体,可采取识读身份证、出示纸质证明、亲友代办或一人绑定多人防疫健康码等替代措施。加强防疫健康码数据规范使用,强化数据安全管理,切实保护个人隐私。


也只有这样,我们城市智能化的升级,才会更有温情。










首页

电话

客服